"祸起萧墙"常被人们用于形容社会动荡、政治乱象或某些难解的问题,那么,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在中国历史上,萧墙又称为庐墙、逍遥墙,是夏朝的首都,据说曾经被神龟所示而建,后来成为尧舜禹三代的王朝的都城。但是,到商朝时萧墙逐渐没落,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直到唐朝,唐中宗李显的皇后武则天为了逼迫亲王李建成削弱太子李建成的权势,设计了“祸起萧墙”的计划,并让李建成及其党羽坐上了这趟“免费游玩”的旅程。而这实际上是个暴动计划,事先已安排许多军队在萧墙周围待命,以便在起义发生时出手相助。事实上,在旅途中发生了兵变,李建成被杀害,而武则天则趁机篡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
所以,“祸起萧墙”的意思也就渐渐转变为社会动荡的标志,尤其是在政治乱象中,常被用来比喻某些不好的事情正在酝酿,如“祸起萧墙,王室危矣”之类。
然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祸起萧墙”的意义已经被淡化,更多的是被用来衍生出一些文化、艺术作品,如电视剧《祸起萧墙》、儿歌《春天在哪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