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发现的逾14万例肝癌和近54万例胃癌中,有超过一半患者处于晚期。针对这些患者,特里芬等一系列化疗药物成为了他们的最后希望。
然而,特里芬等化疗药物的身价不断飙升,患者和家属的经济承受压力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是否真能扭转患者的生命?存在疗效“不稳定”、“药物抵抗性”等问题。
美国医学杂志最近的报道撕开了特里芬的一层伪装,称其有局限性,病症不严重的患者,服用后并未获得实质的益处,而病痛不轻的患者,这一药不能根治,甚至会在“治疗”的痛苦中引来全身衰竭。
此外,出现了一种社交现象:患者家属通过网络众筹、发起爱心企业捐助、向药企“众筹药款”等方式筹集特里芬等费用,而在这种患者和家属“筹药生死”、医药品牌“揽客抢市”的反常状态下,许多医生的良心和道德也在受到考验,药企则顺水推舟、乘虚而入。
特里芬两难的局面折射了医患关系、医药关系、公共健康服务等问题的严重性。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使更多人免受特里芬两难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