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及总结汉字的一种精要方法,每个偏旁部首都有自己的意义,为人们认识别的汉字提供了重要帮助。除此之外,一些早期的部首有着重要的传承和历史价值。周的部首,即“阝”,用在汉字中有诸多含义。
阝,字形带有“土”的意象,发音为fù。在古代,常用于构成与城、院、门、阜、陵、陆等相关的汉字。阝的字义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坛,就是“郭”。在《古汉语虚词研究》一书中,他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和比对,找到了“周”与部首“阝”的关联之处:“《周礼》中关于丂叛节的史志部分,常用‘周’字作为防叛的代称。《左传》的《定公六年》‘是岁叛周’也用了‘周’字。也就是说‘周’字与叛乱有关,而凡是有叛乱之地,傍边或者有陵寝或祠堂之类,都要有防卫设施,遂有内门之阝。”
阝也可作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字符,常用于作为地名的一部分。例如,江西省南昌市和湖南省岳阳市均有古防建筑为名的“防城”;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等省区的一些县市,也有以“阜”为名的独立行政区划以及山丘地形。当然,阝这个部首也可以用于词汇中,例如“阵地”、“防御”等等,都有着“防御、保卫、抵抗”的意味。
阝,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首在汉字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也有许多别名,例如“邑头”、“阝部”等等。阝的表达情感和意义都非常强烈,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