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楚国人,春秋时期战国政治家,同时也是南郑(今陕西南郑)人,自幼好学,与孔子、庄子并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三贤’。其才华与学问,历来为人所称道。而作为他最为知名的一则故事——晏子谏杀烛邹,就成为了为人传颂颇久,深受喜爱的佳话。
传说,楚庄王为答谢蜀国将军烛邹治疗宫女,决定重用他,升他为将军。晏子认为烛邹品德有问题,劝说楚庄王不要重用他。但楚庄王听取了烛邹的进谏之后,将晏子贬为猎官,并将烛邹提拔为将军。
不久,烛邹在讨伐蜀国时,受到了敌人的引诱,铸成重大失误。此时,楚国急于解救烛邹。晏子得知后,亲自到楚庄王面前,坚决谏言:‘以臣言之,此时可速救烛子,如若迟缓,必定致使楚国数十年国弱民贫’。经过多次劝谏,楚庄王最终松口,迅速派遣救兵前往救援,化解了危局。烛邹也因此免去了处罚。
这则故事是一篇笔墨华丽的谏治文章。虽然晏子辞令激烈,但却是在用心、用情、用理劝谏,他不想再见到楚国的国弱民贫。他的谏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故事中的晏子迎击了权势,用冷静、从容、坚定的语言,为千千万万人谏言,为整个时代寻求道路,终有告天下之志,铸就一生传奇。正是因为这样一颗精神、一份勇气、一份责任以及一个敢于质疑的大胆,才让他成为永远不落伍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