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拍卖成交额破亿的油画作品《满江红》和《奔马》,其富有运动感的画风也一直被赞誉不已。但今天我们聊的不是徐悲鸿的艺术成就,而是他鲜为人知的另外一个身份——野外科学家。
1918年,徐悲鸿考入北平艺专。在那里,他认识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也接触到了建筑、园林、雕塑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大学期间,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东隅考古调查团”的工作,负责绘制各个考古点的景观图。正是在那个团队中,他研究、绘制了大量的草图素描,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野外科学家。
在他的草图中,最受人注目的可能就是他画的“金钱豹”了。这种豹皮上有不规则的金色纹路,被当时的文人墨客视为珍兽,以至于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为了探寻这种珍兽的真实面目,徐悲鸿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东行至辽宁、南达滇缅地区,采集、研究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并将它们绘制成大量的素描图。
不仅仅是“金钱豹”,徐悲鸿的野外科学家身份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关注水流形状的研究,为此他在1930年代花费了很多心血,将钢丝粘成不同形状,浸入水中,探究水流走向的奥秘。他曾依靠自己的手绘图作品,为甘肃和四川等省份的气候、植被、地质等进行了详实的记录。他还曾笔记并绘制兰州古城、南京瞻园等地的建筑和青山绿水。
不得不说,除了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徐悲鸿也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野外科学家。尤其是在那个时代,他可以担任与吴作人、黄宾虹同样的艺术大师,又能在科学界出尽风头,确实是不容易的。“金钱豹”是珍稀,徐悲鸿的绘画珍贵,他的多重身份,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具有高度创造力、坚持不懈的卓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