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张籍所作《青玉案·元夕》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首词中,明月的形象被描绘得入木三分,引人入胜。但是,明月心是否是翠浓,却一直是人们疑问的焦点。那么,明月心究竟是什么呢?
事实上,在《青玉案·元夕》中,所称的“明月”不是指实际的月亮,而是诗人主观心理的映射。在唐诗中,月亮经常被用来象征远方的人或事。如果将“明月”理解成为诗人所思所想或所忆所怀,那么“明月心”便是诗人的思绪所归之处。
另一方面,“翠浓”所指并非月亮的颜色或形状,而是指其附近的柳树与芦苇。在《青玉案·元夕》之前,唐代诗人王之涣已有《登鹳雀楼》一诗,其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句,讲的正是眼光突破事物表层,深入探索内在深处的哲理。而在《青玉案·元夕》中,“翠浓”便映射了诗人眼中万物的深层内涵。
明月心并非翠浓,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投射。而“翠浓”则是唐代诗人所倡导的超越表象,深入事物内涵之中的审美观念。正因如此,《青玉案·元夕》成为一首富有内涵和哲理的名篇,催人思考、感悟生命,感受生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