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有昭(双重生),是我国传统习俗之一,比较流行于山东等地。它源自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古人用这样的形式来祭祀女娲、感谢神明、祈求丰收、祈求平安。而现在,这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但是在部分地区,人们仍然会在春节前后,举办这样的活动,使得春节更显中国年味。
岁时有昭(双重生)的活动一般分为三部分:准备、祭神和放生。准备阶段,人们要用竹篾编制“昭篦”,用红布围绕其上,撒上米粒和瓜子,表示“福满园”,“瓜瓞绵绵”。在具体的祭神环节中,人们要在准备好的“昭篦”内放置元宝、礼券、红包等物品,然后焚烧香烛,敬拜女娲神,向神明祈求幸福、福寿安康等祝福。而放生,则是将“昭篦”投放到河流或湖泊等水域。水中的昭篦,被称为“下昭”,下昭的物品,则被视为神明登舟离去,表示神明离开,节日活动结束了。
虽然岁时有昭(双重生)文化传统逐渐式微了,但是一些地方的年味还保留下了,比如济南的莱芜区,在每年春节前后,都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人们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祈求自己和家人幸福、平安和健康。